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在山东艺专的日子里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11-29 | 3725 次浏览 | 分享到:

辛民在回忆艺专三年的学习生活时,总是感慨万分地说,如果没有在艺专开始几年的音乐和美术多方面的基本功的综合训练,或许就没有今天的成就.虽然当时他对这样和那样的科目并不感兴趣,但他绝没有丝毫的懈怠,都尽力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业,力争各门课程都拿到优秀成绩、得到最高的学分才哭休。或许这是他内心不甘落后的倔强个性所致,或许是他爷爷的重托和厚望使他刻骨铭心,他永远记住爷爷常说的“艺不压身”的道理,不放过学习知识的任何机会,不管喜欢和不喜欢,他都认真对待,像一块干操的海绵,拼命地吮吸知识的乳汁。今天看来,当年他学习的那些东西都派卜了用场。比如,教山水画的关友声老师讲的“宁脏勿净”、“拖泥带水法”至今记忆犹新,时常应用于创作中,无形中成了他丰富的艺术给养。

课余的时间,辛民大多泡在阅览室和图书室,或读美术理论的文章,或了解美术界的信息,每逢读到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他都动动笔去临一临,学构图,学造型.学创作,加深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可贵的是,他经常进行创作练习,觉得满意的作品就向报刊投稿。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入学第气年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虽然只有两三元的稿费,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数字。他发表在 《 大众 日 报 》 上的第一幅作品,是他人学山东艺专两年后创作的,画名叫 《 巧手比赛不相让 》 .看上去,是一群社员在比赛编席的场面,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其实,他内心要表现的是他亲爱的爷爷。画面正中那位埋头编席的老人,正是他心中永难磨灭的形象。这幅作品的发表,对他的鼓舞是极大的,他还高兴地寄一张报纸给他爷爷,告诉爷爷他的绘画已初步取得了成果,不仅在省报 L 刊登了,还拿到了稿费,你的孙子是有希望的。缘情成象,传其心声是这幅作品的感人之处。可见,这种源于生活的有感而发,从辛民一开始创作就成了他遵循的原则.

每逢星期天,城里的同学基本上都回家了,不回家的同学大多也上街去玩耍了.而辛民却从没有白白地浪费过,差不多每个星期天他都去张才先生家中请教,聆听张先生教诲。张才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不仅善书法,精诗文,尤以大写意花鸟画在山东济南享有盛名。他是辛民在山东艺专同班同学刘曦林的中学美术老师。张先生艺术造诣颇深,却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一直在教育园地耕耘,以他的德艺双馨的人品画品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刘曦林对他的这位老师尊崇备至。深受其影响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的刘曦林,早在山东艺专学习时就热衷于大写意花鸟画。辛民为人诚厚,也喜爱写意花鸟,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之间关系密切,情同手足。在刘曦林的引见下,辛民才认识了他仰慕已久的张劳才老师。张先生对这位老实敦厚却不乏聪慧的学生也十分器重,一来二往,师生感情甚笃。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