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不堪回首的往事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12-04 | 3806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我走进了辛民的生活,很想了解他的家庭,他的出生,他的童年,他的生活,他过去的酸甜苦辣,我问过他很多次,结果是无数次的失望。他总是关闭着记忆的闸门,回答你的就是一句话,时间久了,记不得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他是一个把苦痛深深埋在内心的人,你是问不出所以然的。但是,如果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或者在无意间他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抑或是遇到什么事情而触景生情也会引发他断断续续谈出一些生活的经历。至于以上的描述,都是根据我和他在散步、闲谈时的点点滴滴的片言只语的记录而写成的。我没有加以评说,只是如实地把一个真实的辛民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辛民的记忆中,千佛山下寒窗五年的苦读,的确是值得回忆的一段岁月.在那里有他发奋苦读的艰辛,有他从师求学的快乐,三年的师范教育给了他广博的知识,两年的“学院派”选修,筑基深厚,无论造型还是笔墨,都已窥见中国画的堂奥.听说他入学考试的专业分最高,看到他厚道得像庄稼汉似的,又因年岁较大,同学们都很敬重他,称他为“老齐” , 他也乐呵呵地接受了这个雅号。同学们只知道这位来自农村学兄的深沉寡言、仁义淳朴,只知道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很少有人知道他家庭的艰难、生活的不易,他也很少向人吐露内心的悲痛。

五年艺专,虽是师范待遇,但画画儿毕竟要买纸、笔、颜料,还有放假开学来回的路费,那分分角角,全由爷爷和父亲起早贪黑编席带来。割苇、缕苇、压苇,爷爷那双手疤痕累累,粗如石。有一件事情,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1960年暑假,提前一个多月就放了。学校要求附近的同学留校把学校操场刨起来明年春天种地,家远的同学可以提前回家。辛民收拾好行李,有两个没吃完剩下的窝头,想着带回家喂鸡,顺手放进了书包里,便离开学校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下午,辛民下了火车刚出辛店站,就被蜂拥而上的人群围住了,一群饥饿的人向他伸出了手。一个抱孩子的妇女跪在路边,怀里的孩子有气无力地哭着,“行行好吧,可怜可怜我们吧,给口吃的吧,我们三天没吃一口饭了!”辛民赶忙去翻自己的包,他想把那两块准备带回去的干窝头找出来给这个抱孩子的妇女,但他的手刚抓到窝头还没来得及从包里拿出来,就被几只手一下给抢走了。于是,那一群人厮打着、哄抢着,辛民无奈地摇摇头,心酸地离开了车站.

那个年代没有交通工具,辛民和以前一样步行二十多里路回家。他边走边为刚才的那一幕而难过。回到家里,看到家中的一切变化,顿使辛民的心情一落千丈。回家前,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以及报纸、广播的宣传,全是大跃进、大丰收、亩产千斤万斤,家家吃穿大改善,跨步进人共产主义等等。收到的家信也是报喜不报忧,家里都很好,你安心学习,不要挂念。万万没有想到,家中老少个个面黄肌瘦,锅里煮的是树叶子。大跃进时期,全村集体吃大锅饭,每家拿着餐具到村里食堂领饭,按人口限量,根本吃不饱,想添点吃的,可是家中什么能吃的东西都没有。因为辛民不了解这种实情,下火车时还把窝头送给了乞丐,他后悔得要命,悔恨自己不该把窝头送人。眼看家中的困难辛民只有揪心的难受,却无能为力。祖父那种优愁、无奈、消瘦的面容,永久地印在了他的记忆中,成为勉励自己的象征,促使他更加发奋学习,生活更加俭朴。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