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艺专的学习应该是从第二学期开始的。由于他们这一届属师范性质,主要是为中小学校培养师资,所以开设的课程除必要的文化课之外,音乐和美术专业课并未分开。也就是说,所有的学生,不论是美术专业还是音乐专业,都要进行音乐和美术方面的专业基础训练,而且学的面很宽很杂。
在辛民的记忆中,没有分班时的音乐教学使他学会了简谱、五线谱的识别,使他懂得了正确的练声、发声的方法,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种类和特色,甚至还不太熟练地掌握了键盘乐器的琴法。音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伴随着他的生活,常常给他带来好的心情,听听音乐,哼哼小曲,驱散了寂寞、烦恼和优愁,让生活充满了阳光。无怪乎,有析人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辛民也在音乐中体会到,其音乐形象的塑造、高潮的处理、结构的起承转合以及旋律节奏的表达等和绘画规律有太多相通的地方,尤其是表现内心情感、讲求“畅神”“快心”的中国画,更需要这种音乐性。以我之见,这种音乐性是构成齐辛民以后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最典型的特征,那种色块和点线谱写的田园曲,那种富于旋律感的现代图式,那种笔墨所表现的节律以及画中所隐隐传出的“乐韵”,都与他通晓乐律的经历不无关系。
山东艺专师资专业的美术教育,开始不仅是音乐和美术不分开上课,而且也不管你是学油画还是学国画,都要进行素描训练,奉行的是前苏联“契斯卡柯夫教学法”,先画几何形体、静物,后画石膏像,再画真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一走进教室便会听到一片“嚓嚓”之声,一把被削得尖尖的中华铅笔,从 6H 到 6B 都有,一张画纸上要在无穷反复的细密排线 上涂满。老师的“注意三大面、五调子” , “注意空间、注意质感”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一切手段均为了达到“恢复普通人所见”的目的,反映了“逼真的就是美的”观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当时高等美术院校教学思想最突出的地方,不论哪个学校几乎都采用西法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程,不过山东艺专给予学生画素描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作为师范教育,要求学生美术的知识面要更为宽广一些。课堂教学很快就转入色彩训练,教学内容既有三原色、色彩冷暖、色相、色调、色阶、对比色、环境色、色彩构成等色彩原理的教学,同时还要开设水彩、水粉、油画的课堂教学。不仅于此,按师范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的课程还要增加。校方已明显地感到,音乐生和美术生合班上课的状况必须改变,否则无法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于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时,学校对班级做了大的调整,班里的音乐生和美术生开始分班学习,即在学习自愿的基础卜,偏爱美术和偏爱音乐的,分成了音美两个班。辛民被分在美术班。当时,学校还没有把国画和油画分开来学,也就是说美术班的学生既要接受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表现山水、花鸟、人物的传统教育,又要接受西方的水彩、水粉、油画表现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的教育,学校还要为这个班增设版画、剪纸、图案、手工等基础教学。这样一来,根据多数同学的要求和建议,这么多的各类课程,其结果是哪一样也学不好学不精。校方又研究决定应该把油画和国画专业分开,更有利于教学和培养专业人才。至此,山东艺专分设了三个系,即音乐系、油画系、国画系。也就是说,从辛民进入大专一年级起,油画和国画才分开单独上几课,从这年开始,辛民在艺专的学习才真正得到了国画的专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