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要比饭菜香多少倍的“味”。
饭吃完了,辛民慢慢悠悠地伸手从口袋中摸出一包餐巾纸来,打开包装先从中抽出一张,很快地把手中的那张餐巾纸两手一撕,把一半递到我的手中。自己先用那一半一个角擦嘴角的余饭,顺势把嘴巴整个地擦一遍,然后把餐巾纸一叠,再把自己刚才拿点心的那两个手指仔细地擦一擦,最后再把用过的纸巾擦去落在饭桌上的残渣。整个过程很快结束后,他把用完的餐巾纸放在桌子上用过的盘子里。我也是几乎和他同时完成这个用餐巾纸的过程。由于我是故意配合他,动作做得有些夸张,所以,他看看我先是一笑,然后说:“这样放在盘里,服务员收拾起来就省事多了。”
用他的话说,这算不了什么,也不代表什么。但是在我们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做,一天、一月、一年下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他还说,我用这半张纸不只是省这半张纸的钱,重要的是少扔这半张纸,就会给环境、给劳动者减少多少不必要的负担。是啊,对于这个小动作,的确是算不了什么,也不值得写进书里,但他这种行为对我对我孩子的影响,却大大超出了这半张纸的实际意义!比如在火车上、在自助餐桌上,不管是只有我和辛民还是与孩子一起,我们的餐桌下不会出现垃圾,而自助餐后我们的盘里也不会有吃剩下的东西留在盘里……
在日常生活中,从我们床上凉席、枕头凉席,还有坐的小马扎……坏了、散了,在我心里就是扔掉后再买新的,可辛民却总是在休闲或是边看电视时,慢慢悠悠、仔仔细细地经过他的一番收拾或精心编制后,我们又用了两年、三年,甚至更多年。孩子的凉鞋带子断了,如今在城市里的孩子早就不穿扔掉了,可辛民又不声不响地用烧或烙或针缝后,孩子第二天又穿在了脚 上。这一个又一个小的再也不能再小的动作,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始终在影响着我。
孩子高中住校后,同学发现他脚上的袜子很多都是前面缝补后再穿时,那惊奇的目光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而孩子会说,不明白了吧?这叫针针线线娘的手中牵。呵呵,老妈给买的袜子都是纯棉的不耐磨,脚指头很快把袜子给顶破了,这样就扔掉太可惜。于是,老妈就针针线线在手中牵呀牵呀,嘿嘿,怕我跑远了。
记得孩子刚读初中的时候,买了一件红色的羊毛绒运动外衣,春节期间穿着去姥姥家过年,不小心在燃放鞭炮的时候,衣服的右肩膀被炸破了几个小洞。由于是羊毛性质,被烧后的洞周围还变成了黑色,穿上身看着很难看,于是放在那里很久没有穿。有一天,这件衣服却被放在了孩子的床头上,孩子回来一看“哇!谁这么棒啊?一定是我老爸的杰作吧!我的坏衣服又成了个性十足的酷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