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动态:中国文联党组通知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春阳融融大道行——记花鸟画家霍春阳
来源:霍春阳官网 | 作者:11111 | 发布时间: 2014-10-17 | 472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画中追求沉静的霍春阳,其人和他的生活同样沉静


    
追!追出几里地不见人影,只好回到豆角摊。一看,豆角还在,褂子没了。心急上火。一分钱没挣,倒丢了两样东西,哥儿几个开会研究,有了决策:娘在城里看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让娘知道。不然她老人家会上火的。
    
可娘还是很快知道了,小春卖豆角早已成了村里的笑谈,不用哥儿几个说,村里人早就露馅,告诉娘了。
    
“我不是干这活计的那块料,还是让我画画吧。”说这话时,家里人看到小春的眼角已经挂满泪花。
    
可日子总得过,维系一家人生命的地还得种。得不到画画时间的小春终于把悲哀化为无名的愤怒:“画不了画,宁可死!”
    
一语惊四座,全家人惊呆了。哥哥无可奈何地说:“小春,你怎么说这话呢?不是不让你画,是咱总得吃饭吧!眼下你的画能当饭吃吗!”


画还真能换来钱


   小春的画还真换来了钱。
     但这并不是小春画画的初衷。只要能画画,只要有画画的时间就万事人吉,别无所求。
    
1963年夏天闹大水,家乡是重灾区。东三省的医疗队支援灾区,住在了小春家,小春心存感激,给医疗队每人画了一张画送给他们:鲤鱼、梅花、仙鹤,都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
    
1965年,村里来了拍电影的。小村沸腾了。《地道战》的领队是位大官——少将,住在大伯家,作曲的住在小春家。霍春阳忙前忙后整天跟在美工屁股后面跑,选景、画速写,霍春阳跟货真价实的画家一起作画了。
    
村里来了电影队,小春给人家画幻灯片。一个月下来,人家给了56.5元。
    
这可是真金白银呀!原原本本当着哥哥的面给了妈妈。妈妈攥着钱看着小春又转眼看着哥哥。哥哥说。“说不定将来小春最有出息!”


  玻璃内外两重天


   心存大志而又蜗居小村庄的霍春阳感到憋屈了。
    
借姐夫的自行车上路。周日一大早出发,70华里的路程,颠颠簸簸,直奔保定府。饥了,有妈妈揣在口袋里的干粮,渴了,满大街找自来水龙头,灌个水饱。
    
为的是看画。马号街、城隍庙、西大街一路走去。美术社,新华书店,大凡有画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齐白石的草虫、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水印的逼真,普通的印刷品也让霍春阳大开眼界。特别是齐白石与徐悲鸿合作的水印国画《芋头与公鸡》,国画大家华新罗的《雄鹰》震撼了一心学画的霍春阳。描下来,回家画出来就是姓霍的了。
    
美术社是最让霍春阳着迷的地方了。因为玻璃窗里有人在画画。他紧紧地把脸贴在玻璃上盯着画画人的一笔一划。贴在玻璃上的脸冰凉冰凉的,而他的心灼热得几乎仿佛在流汗。
  
玻璃外的他心想: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堂堂正正地坐在玻璃窗里。面对画架,凝视,再退后几步,眯缝着眼睛思索,再疾步走到画架前……
   梦想。天道酬勤,天道更酬志。有志者梦成真。
    
两年后,霍春阳真的被招进县创作组,坐在了画架前。
    
而为了这一天,他付出了什么?
    
几年间,周日进保定府成了必修课。带着自己画的画,遇上老师就给人家看,“说不定会有伯乐正等着我呢!”大街小巷只要有画画的,他就死盯住不放。炭精棒、放大尺,就能把人像画得那么绝;买这些东西回家照猫画虎,还真行:美髯飘飘的白石老人、美人王晓棠、标准男人王心刚,都在他笔下呼之欲出;摆在街头,老乡们的齐声赞扬,让霍春阳第一次有了成就感。
    
成就感催着他不顾一切地画下去。
    
一天,他来到城隍庙,被一幅题为《英雄树》的写意画吸引了:那火红的木棉花燃烧着他年轻的心胸。那画仿佛磁石一样让他的双脚迈不开步子,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
    
“你也喜欢画画?”身旁的一位刻字老师看这个年轻人如此痴迷地喜欢画,不禁问道。霍春阳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问话的老师——陈建功。
    
就是他老人家把霍春阳领回家,饭,热乎乎的;炕,也热乎乎的。睡一宿,他能在保定待两天,有两天与画画亲热的时间了。
    
正轨的美术训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素描,讲究黑白灰调子;速写,培养捕捉形象的能力……由陈老师也结识了县城里不少画画的人。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合作出版刊物


§友情链接§
中国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