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老夫少妻的天踢良缘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12-14 | 5868 次浏览 | 分享到:

由于婶子有病,经常犯糊涂,大小便自己不知控制还不说,时常吵闹得厉害,我要像照顾孩子一样看护着她、哄着她,稍不留神,她还会到处乱跑。这样的日子,我们一连度过了三个冬天。

束手无策的辛民很难有画画的心情,这一年的春节还没有出正月,因为辛民有了创作任务,在刚过了正月十五就把婶子送回大路村交给了妹妹家。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已经定居到了北京,此后,婶了就有大妹妹和妹夫代替我和辛民看护和照顾至 2011 年的秋天, 94 岁高龄的婶子去世为止。走过了 94 个春秋的婶子,这位善良的女性,在齐家风风雨雨生活了六七十年,为齐家养育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劳作了大半生只求儿女平安、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一然而,老天偏偏就连这点最普通的愿望都没有使得老人如愿,她为齐家生的儿子,也就是辛民同父异母的弟弟至今也没有结婚成家。老天爷残酷的一面没有使老人如愿却也使老人失去记忆而没有为儿子着急不安。晚年的生活在失去了记忆后,虽在痴痴呆呆中度过近二十年,但老人家却是生活在儿女的呵护和疼爱中走到生命尽头,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说起自己画画,其实原本是我生活的余事,用时髦的话说是精神食粮,用实实在在的话说就是消磨时问。睡天一觉醒来,稍加梳洗,吃过早餐,送走上学的孩子,我便站在案前,看辛民画画,开始一天的日 课。课题大都是先生在睡觉或是吃饭时就想好的。这时候我是唯一的观众也是第一个读者,看着每一幅画的起笔落笔、布局章法、疏密聚散、干湿浓淡、抑扬顿挫、粗细快慢,我仿佛感觉到先生坪评的心跳,也为他作品的精彩兴奋得眼睛一次一次发亮,却从不发出声息。这是一种幽静的心灵对语,是情与爱的交融,是点、线、面符号间的交响,是诗在音乐中的轻吟,我被先生凝聚笔端流露到画面的情感所打动、所感染。然后又一起沉浸在画面的诗情画意中。

每每此时我便发现这个世界很惬意、很浪漫、很精彩,很使人振奋、使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观先生作画的过程,使我成熟也悟到了很多人生的行理;读先生作品令我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是陶醉,我越来越在乎和珍惜这份拥有。

我也被先生的所爱所打动,我一次次拿起手中的笔,开始试探着在笔墨间学着涂鸦。

2002 年,为更好地学习中国画传统文化和开阔艺术视野,在辛民的支持下我终于下定决心也“随波逐流”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进修深造,多少人投来不解的目光甚至发出疑问:你为什么跑到北京去学习?哪里有比齐老师更好的老师?就连辛民也开着玩笑说:如果你哪一天不愿意和我过下去的时候,可要早告诉我,不要等我老了,躺在床上了,你擞下我不管了。我笑而不答,我还能说什么呢?又有必要说什么吗?在北京进修的一年里,在别人眼里我是个整天嘻嘻哈哈的好像是来玩的人,其实我是认真的。由于我画画得不好,甚至不敢当众在楼上的画室去画,只有我自己明白我有多紧张、压力有多大。但是,我两只耳朵在听,两只眼睛在看,看了听了还要做记录,还要看书,还要消化后再做笔记。我也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太行山写生,也背着同学偷偷地动笔练习,不管怎么说,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还是笔墨功夫,我提高不少。尤其对齐辛民的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我唯一目的。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