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文革”前后的那段岁月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12-08 | 418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都是从童年的梦幻和憧憬中走过来的,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教育,一个成年人距离童年那份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越来越远了。于是,那悠长的《 三字经 》的吟唱声,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也便失去了一份朴素的情感,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真、善、美,如果在自己艺术作品里不能得到体现,而从中失去了那份来自对朴素和真诚的呼唤,这样的作品还有什么价值?还有什么艺术感染力呢?情感审美是东方文化最朴素的审美理念,是意识形态的高层次追求,更是中国绘画文化内涵和所要表达的精神意蕴。

辛民他不但没有忘记他的家乡,他的童年,相反地,他在人生的历练中却一步一步地加深着对童年的认识和对人生对生命真谛的领悟。这在他的第一本画集里面的作品中都一一得到体现。

辛民的脾气好,平易随和,脸上总是挂着安然恬淡的微笑。人生在世,不如意总是有的,不管遇到什么事,他能承受亦能排解,从不往心里去。他说:“搞艺术,特别需要静与净。静,平静如潭的心态;净,纯净无瑕的心灵。否则,心里装满了事情,乱糟糟的,怎么可能进人画境?怎么可能画出沉稳井然的画来?”他一直牢记着张才先生书赚给他的对联,“胸无得失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珍藏着,他体悟着,他明白了:最高尚的艺术是从形迹上学不到的,因为它是从艺术家人格修养的泉源中涓涓流出来的。

在辛民的第一个画展学术研讨会上,淄博市美协主席唐秀玲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和齐辛民老师已同事二十多年,从八十年代我们就开始在一个单位,应该说我目睹了齐老师的成长,齐老师目睹了我的成长。我在齐老师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齐老师这个人一直是踏踏实实,从来不张扬。如果用四个字来评论齐老师,我觉得头两个字是‘人好’,第二个字就是‘画好’.我们在一起交流时,齐老师说他的成长过程是一步一个台阶慢慢走上去的,没有那种飞跃式的一炮走红。齐老师在我们淄博口碑非常好,就算是非常挑剔的人,他想从齐老师身上挑个毛病都好像不太容易。在我们那里不管老的少的还是领导百姓,都非常尊重他。有一年,报纸上登了一则母女的消息,报道有个 105 岁老人是靠着没有丝毫收人的 86 岁高龄的女儿养活,无依无靠,凭拣破蔬菜叶生活。齐老师看到这个报道后,就和他的夫人买了花生油、大米,还有鲜奶、奶粉、方便面等,按照报纸上的地址找到两位老人,并且留下钱。还有我们市里有一个画家叫耿家勇,患眼疾而中年双目失明,齐老师前几年就和我说他生活很不容易,咱们抽空看看他。然后我们就去看望那位画家.当走进那个画家的家里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家里全部家当就是那台小黑白电视。即使这样眼睛瞎了还在搞艺术,真令人感动。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这样的环境中,其他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但是齐老师能够想到他,能够帮助他,可见齐老师的人品。后来齐老师去了北京,我因为齐老师有这个嘱托,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春节,我都代表齐老师去给他送一点东西看望一下。齐老师的这种好心肠,我觉得画画能走到这么一个高的境界和人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总要和学生说:要讲究人品和画品,要想当一个好的画家首先要人品好。因为例子就在这里,我亲眼看到齐老师办了非常多的善事,办了非常多的好事。我想齐老师的画品这么高和他的人品是非常吻合的。最后把一句最普通的话送给齐老师也送给在座的各位:好人一生平安!”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