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涛是一个现实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2005年以前原始古朴的作品。二、2008年以后简约雅致的作品。
一、2005年以前原始古朴的作品。
1、具有非洲的野性之美
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家开始接触非洲的民间雕刻,这些非洲部落民间艺人的作品给艺术家很大的冲击,导致了一场艺术上的真正变革。毕加索以及一大批立体主义雕塑家、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就是借鉴和融合这些雕刻走向了成功。
洪涛的雕塑是古朴、意象的。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给人更多的是品味余香。它追求大的形似,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因此更多的保留了其原生态性。他的雕塑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粗犷夸张、概括变形、线条简洁,人体比例不符合常规,通常头部很大,而四肢极短,强调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如女性的乳房、臀部等。在这里,物体外在形式被忽视,追求的是物体本质的特性,具有强烈和简约的表现手法。这些作品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更为鲜活、大胆的塑造,很多作品都弥漫着一种原始纯朴的自然之美。
2、具有中国古代陶俑简约之美
中国古代陶俑造型优美,姿态生动传神。尤其是汉代陶俑,以写意为主,由于形体较小,汉俑并不注重身体细部的精雕细刻,只是象征性地、粗轮廓地加以描绘,同时较多地使用夸张手法,赋予其丰富的感情色彩,以此形成了汉俑天真浪漫、古朴雄厚、简约传神的独特艺术风格。洪涛的雕塑作品与汉代陶俑在艺术美感方面如出一辙,以写意为主,追求内在气韵之美。
二、2008年以后简约雅致的作品。
我们从洪涛的作品中可以看出,2008年创作的《西行·漫记》深受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影响,这是洪涛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贾科梅蒂给马蒂斯的一封信中说:“人物雕塑从来就不是成团成块的实体,应该是一种透明的结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以《三个行走的人II》(1949年)为例评价贾科梅蒂的雕塑风格:“粗粝的、被侵蚀的,表面留有辛苦雕刻过的痕迹,这是他的典型技法。这些形象让人联想到冬天落了叶的树。在这种风格之下,贾科梅蒂的创作几乎不离三个主题——行走的人、站立的裸女以及头像。”
洪涛与贾科梅蒂不同的是,他从贾科梅蒂超现实主义的框架结构中吸取营养后又回到了现实当中,他用贾科梅蒂的骨架填充了非洲野性的肌肉,又覆盖了中国陶俑简约的外表和诗歌的意境。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和谐之美的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