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与诗歌是扯不到一起的,洪涛就硬生生的将诗歌的意境与泥土融合了,这是悟性的挑战,是人与泥土高层次决斗,每一次决斗,在泥土中都搅拌着创作者的汗水、泪水与血水。洪涛用情感激活泥土,用生命诠释生命,让作品与观者在对话中产生共鸣。
洪涛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与伟人的灵魂对话。洪涛说:“时代的记忆是我创作的营养,更像是兴奋剂,有时想一想就会兴奋,将自己梦幻般的放入历史人物中,常常让自己附着在历史人物身上,有时是甲,有时是乙,很快乐。”这是他的创作源泉,于是,他选择历史题材的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我们可以从他作品中看出具有以下特色:
1、人物形象形神兼备
洪涛揭示了形的重要性,他更注重传神。形体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积累,对自然界物质的仔细观察。要想在创作中灵活运用形体来表达感情首先就必须在大脑中储存丰富的形体形象。英国雕塑大师亨利 · 摩尔曾经说过:“一个对雕塑敏感的观察者必须学会把形体作为单纯的形体来感受,举个例子,他必须把一只蛋仅仅看作一个单纯坚实的形体而一定要排除它可以作为食物的含义,或者它将变成一只鸟这类文学性的想法。”洪涛雕塑具备了对型的操控能力,并且具有亨利·摩尔的概括风格。
洪涛对于形体的熟练掌控与他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密不可分。他并没有陷入对人物的自然客观模仿,而是依照不同人物的性格,寻找出独有的特征,对于人物灵魂作了深刻的表现。他从时代背景出发,探寻到人物的心灵深处,以哲理的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他用现实主义手法,形象逼真地刻画对象,使之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为当代中国人物雕塑的肖像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具有中国民间艺术元素
洪涛在雕塑的学习研究中注重两种艺术:一是中国传统古代雕塑的特点;二是民间艺术的价值倾向。在当今中国,两者的缺乏使很多的雕塑总体上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你的作品是不是具有民族特色,除自己的认知以外,还要取决于其他民族的认可。洪涛在这方面是有话语权的,他的作品被西方文化广泛地接受。
洪涛没有简单的复制一些古代元素,符号或者形式来冒充我们的民族精髓,而是传承作品形式背后的精神和情感内容,从本质上去把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神韵。中国民间泥塑早就继承了这一传统,具有相当程度的传神功力,但缺乏一种诗一般的意境,洪涛的雕塑作品恰好弥补了这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