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郑发祥艺术中心

郑发祥丹青梅花新意解析—— 高秀林
来源:大家艺术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6-12-12 | 3538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观照于中国画艺术形式的审美,是发祥梅之形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审视发祥之梅花作品,尽管吸收有不少西画技法,但他守住了中国画的表意特征和表现技法。从龙之精神的共性到个体人格精神表现的结合,都证明他是以比兴、暗喻、比拟、借代等手法,寓寄于所表现对象之中的,其营造的方式,笔墨的关系组成,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审美方式的感染力,最终表现的非为“再现”而为“表现”。

“详为中用”的理念,约定对西画技法接纳的界度,是发祥墨、色表现的重要个性形式。他从线势的笔法运用上,可会其豪迈的感觉,从色彩上可谓异彩纷呈,形式风格为中非西,为雅非俗。其缘由,在于他将墨法的浓、淡、干、温与西画的红、黄、绿、兰、紫五色分主次基调处理,所把握的核心是国画的笔法所用。他说:“从唐之工笔重彩到宋之青绿山水,可谓浓艳鲜亮,但生动的意境呈现是由于它们是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所制约的书画经营方式化出来的。而且,始终是笔墨引领色彩,线势制约色彩。”的确,与西画色彩相比,有玄机孕育其中,玄在技法理念的本质区别。西画只是颜料以微观的思维方式作用于形象抽描,仅为再现的外在形式,而中国画则是把笔墨、色彩作为宏观思维指导下的作品的本身内容和艺术内涵的重要成份,即它本身的质量就反映了作品文化精神的内涵,这就是中国笔墨理念的定位,发祥的聪颖就在于此。由于他在接受西画技法上观念是明确的,所以在接纳中守住了母本,接纳的仅仅是花粉。从而,使得他的彩墨作品寄予了中国画的灵魂,深层次表现了时代审美的新意、新情、新趣。

以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引领经营布置,是发祥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绘画理念上,山水讲究“气韵”,花鸟则讲究“情趣”。发祥之梅,大有山水气度,而就必然地表现了“气韵”所发。实际上,中国画的表现范畴,都来之于道学“阴阳相生”的哲学概念原理衍化的矛盾关系处理,如黑白、浓淡、干湿、疏密、虚实、中侧、倚正、动静、开合、遵拓……由此,表现为中国道学的思维方式,制约着线条无限变化与特定作品线条有限选择的关系。发祥梅之表现,由起、承、开、合的关系,守以“有无相克相生”的基本理念,多用外向贯气方式,进行黑白分割。在此基础,以主线条形成框架,设定大的矛盾关系。然后,周致局部的矛盾生成,再以穿插、破解、承让等法,排解矛盾的对立,且以墨与色的相容性,整合矛盾关系的对立与统一。由此,达到由物象生成作品“本气”,通过黑白斯守、开合相关、浓淡相宜、疏密相当等矛盾关系的作用力,激发画面勃发出鲜活生动的气韵,而非俗为雅,玄机在此。

郑发祥


美国世界艺术家联合会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理事
纽约曼哈顿大学、华盛顿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