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张凭纪念中心

笔墨耕耘 山河立传——张凭教授学术追思会
来源: | 作者:pmo93dce6 | 发布时间: 2015-06-10 | 7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承中又能够不断的发展,我觉得张凭先生在这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刚才李小可老师说,从1964年创造《忽报人间曾伏虎》,并创作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都 体现在60年代整个中国文艺很重要的发展时期,张凭先生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把传统中国画笔墨与现代中国画形式相结合,把中国画的形式和重要的主题结合在一 起,可以说对画坛影响重大。

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张凭先生更是由衷地焕发了创作的激情。在1984年他画了《黄河》,后来画了《砥 柱》,一直到1992年画了《屹立》,他一次次走向太行、走向黄河,以一种新的视角看中国的山,那就是北方的雄浑的山,看中国的水,那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母 亲河的黄河水。我觉得他是对山水有自己崭新的情怀和崭新的己任。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山水画家可以走向各地,甚至可以走向世界去画世界的山水。 但是张凭先生在这个时候抓住了自己新的课题,到太行去,到陕北去,沿着黄河。我觉得一方面可以说是一种把革命文艺的传统在新时期的弘扬,因为他的作品都是 山水画创作的主旋律,是山水画创作中的强音符。

我觉得今天来看,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独辟蹊径。早年画的比较多江南烟雨迷蒙优美的山水,但 是似乎在他的骨子里更向往北方的山水,更向往雄浑的崇高的境界,所以他以新的视角来找到新的素材。与此同时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呈现出崭新的容貌,那就是更 具有象征性,更具有体现崇高的意境。在笔墨形式的探索上,他是围绕着自己新的追求展开的。所以80年代到晚年的作品,特别是这一批主题性创造,既发扬了他 师承可染先生的笔墨经验,又进行探索乃至于试验,把水墨的表达和色彩的表达结合的更加有个性。在画面的构图、布局、章法上更加强调主体的突出、形式感的强 烈。我尤其感觉到,他的许多作品充满了新的光感,就是墨和色新的组合,这种光感在内涵上很好的传达了他要表达的太行、黄河、丰碑,散发出具有时间历史永恒 性的光芒。

另外他传达了一种精神,我没有来得及很认真的研究张凭先生的艺术历程,但是张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展出的还是发表的,都值得我 们再认识、再研究、再评价。对张凭坚持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特别是到了晚年还在探索创新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是中央美院优良学术传统的重要体现。

第三,我们要很好的学习张凭先生朴素、求真的教育教学精神。张先生是我们中央美院中国画教学的名家老师,他参与指导研究生或者是本科同学,都是抱着教师 的情怀,他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在美术学院,美术界也有很多年轻的学生。最重要张先生非常朴素,在老美院他就是一个不多言语的人,是默默无闻做好自己老师的助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凭


(1934-2015)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