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和理想境界一脉相承。优秀的山水画家,总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状山水,表达画家对这种自然精神的诠释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以此激发了观者感情的涟漪,延续着这种精神崇尚的传递。
2015年1月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荣文》(俗称“大红袍”)之后,此次,吴荣文先生又在《大家艺术》期刊中推出这本山水画作品。其实,这一年多来,他已有大量画作以小辑的形式在北京等地的画选和报刊中被登载和评价。眼前的这一本,只是从他2015-2016年大量作品中遴选的一部份。吴荣文是一位有着突出个人艺术风格的画家,对他的创作活动进行个案研究实在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首先,他对传统与创新之关系,有着明晰的认识,并不断的践行着。传统与创新,永远是中国画创作和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这么多年来,围绕中国画的创作,甚至涉及到其存在与价值,出现了不少的思潮,大有山雨欲来,惊涛裂岸之势。但他坚持认为,传统是中国画的根基,是她有别于东西方其它艺术、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牢固基础;而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方向。传统的东西,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经一代又一代画人的努力实践,不断完善,已形成一定的精神和法则,一定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观。但它又不是静止的,正所谓“法无定法”、“我心即我法”。从外在包括造物形态,位置经营,笔墨技巧等创作方法方式的不断丰富,到内在的气韵、境界以及潜藏于里面的深层的文化意蕴,也莫不于人、于地、于时而有别。这就是绘画精神的丰富性所体现的艺术的多样性。离开传统,中国画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它又将陷于僵化,失去生命力。他强烈地认为,“要创新,画家的作品就必须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个性就没有百花齐放的局面。”(摘自吴荣文答《国际文艺季刊》记者问,2014年。)在吴荣文的画作中,如果我们将里面的物象和皴法等组成元素加以分解,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对传统的沉潜和传承。而在整篇的作品中,又明显感到他特定的山水画章法、笔墨以及由此产生的美感和境界,显示出特定的时代山川风貌和由此所表达出来的画家的审美追求。
吴荣文又是一位十分注重师法自然的画家。他深刻认识生活是文艺创作之源泉的道理,认为师法自然,走写生之路是山水画创作必由之路。多年来,他坚持南北奔波,荜路蓝缕,亲身感受大自然中的山水,畅观山川风貌,倾听天籁之音,接受天地灵气的陶冶,垒筑自己胸中的丘壑,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上一年,早已年过古稀的他,还报名参加北京某院校画家工作室组织的婺源写生活动,成为该次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