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非但使自己囊箧丰盈,也使与会之教授和学员们从他的精神中受到鼓舞并加点赞。就拿“大红袍”出版后这一年多时间来说,他又有上雁荡、游楠溪江;溯韩江源(这对他已有数次之举);“海上丝路”寻踪;由武夷复到婺源,历景德(镇)而瑞金等行止。到于本地域山水之短途写生,更无论计。而每次归来,于他便有一个创作的小高潮,这正是实实在在的造化之赐予。
古画论中,有“取象于物而不滞于物”之语。将写生中带来的生动鲜活的气息,与自己面对真山真水的妙悟,融入到创作之中。把自然景象转化为一种山水精神的载体,从而使画面表现出来的自然情态,生活意趣朴实浓烈,充满现实生活的朴朴生机而洋溢着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辉光。这个集子里,让我们读到的正是这样的作品,有郁茂的山川林木中,飞瀑流泉、溪流潭影,曲径石罅,民居山舍,楼观亭阁等自然景物,有机会组成一种融和超逸,韵味悠然却又充溢着时代生活气息和厚实文化底蕴的现代山水。
构图和笔墨,也是吴荣文建构个人山水画风格特色的重要方面。他的不少作品,采用一种较为饱满的构图方式,层山相叠,上下互映,蓊蔚林木,点缀其间,远近高低,自是不同;流泉瀑布,波光潭影,轻雾飞云,灵动绵邈。重重景色,四隅回应,这些山水元素,通过作者置陈布势,被巧妙而有选择地安排在画面上。作者于中把握了全景的阴阳开阖,高低起伏的节奏,通过墨色的变化运筹,构造出一个气势连绵的韵致形态,形成了生动的气韵。
清代的张庚提出,“气韵在于笔,发于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十分注重把握中国画笔墨艺术的精神内核,强调骨法用笔,突出线性的质感和力度,又用错落的墨点将之进行强化和提升。特别在积墨、焦墨的运用上,使用各种笔法,反复皴擦,层层积染。同时处理好黑、白、灰的色调关系,做到黑面不结,黑中透亮,黑白相生,使线与墨色融为一体。黄宾虹先生曾说:“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吴荣文正是这样,在积墨中,把握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努力营造一种气韵生动,强健大气的气势,达到浑厚华滋的效果。
通过对吴荣文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研究,我们从他的图式构成和笔墨中,从他画作的意境及其蕴含的文化形质上,可以看到他紧随时代步伐的创作道路,承继传统的笔墨语汇,切入时代的审美和个人选择的传递新意境的取向。寻找一种新的视觉,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让感觉合乎自然,让笔墨超乎自然,为这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祖国河山讴歌。
文/丘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