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吴荣文艺术中心

得具环中 超乎象外 ——吴荣文山水画作谭概
来源:大家艺术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6-12-24 | 246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与“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和理想境界一脉相承。优秀的山水画家,总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状山水,表达画家对这种自然精神的诠释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以此激发了观者感情的涟漪,延续着这种精神崇尚的传递。

20151月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荣文》(俗称“大红袍”)之后,此次,吴荣文先生又在《大家艺术》期刊中推出这本山水画作品。其实,这一年多来,他已有大量画作以小辑的形式在北京等地的画选和报刊中被登载和评价。眼前的这一本,只是从他2015-2016年大量作品中遴选的一部份。吴荣文是一位有着突出个人艺术风格的画家,对他的创作活动进行个案研究实在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首先,他对传统与创新之关系,有着明晰的认识,并不断的践行着。传统与创新,永远是中国画创作和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尽管这么多年来,围绕中国画的创作,甚至涉及到其存在与价值,出现了不少的思潮,大有山雨欲来,惊涛裂岸之势。但他坚持认为,传统是中国画的根基,是她有别于东西方其它艺术、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牢固基础;而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方向。传统的东西,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经一代又一代画人的努力实践,不断完善,已形成一定的精神和法则,一定的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观。但它又不是静止的,正所谓“法无定法”、“我心即我法”。从外在包括造物形态,位置经营,笔墨技巧等创作方法方式的不断丰富,到内在的气韵、境界以及潜藏于里面的深层的文化意蕴,也莫不于人、于地、于时而有别。这就是绘画精神的丰富性所体现的艺术的多样性。离开传统,中国画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它又将陷于僵化,失去生命力。他强烈地认为,“要创新,画家的作品就必须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个性就没有百花齐放的局面。”(摘自吴荣文答《国际文艺季刊》记者问,2014年。)在吴荣文的画作中,如果我们将里面的物象和皴法等组成元素加以分解,我们就不难看出他对传统的沉潜和传承。而在整篇的作品中,又明显感到他特定的山水画章法、笔墨以及由此产生的美感和境界,显示出特定的时代山川风貌和由此所表达出来的画家的审美追求。

吴荣文又是一位十分注重师法自然的画家。他深刻认识生活是文艺创作之源泉的道理,认为师法自然,走写生之路是山水画创作必由之路。多年来,他坚持南北奔波,荜路蓝缕,亲身感受大自然中的山水,畅观山川风貌,倾听天籁之音,接受天地灵气的陶冶,垒筑自己胸中的丘壑,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上一年,早已年过古稀的他,还报名参加北京某院校画家工作室组织的婺源写生活动,成为该次活动的“长者”,非但使自己囊箧丰盈,也使与会之教授和学员们从他的精神中受到鼓舞并加点赞。就拿“大红袍”出版后这一年多时间来说,他又有上雁荡、游楠溪江;溯韩江源(这对他已有数次之举);“海上丝路”寻踪;由武夷复到婺源,历景德(镇)而瑞金等行止。到于本地域山水之短途写生,更无论计。而每次归来,于他便有一个创作的小高潮,这正是实实在在的造化之赐予。

古画论中,有“取象于物而不滞于物”之语。将写生中带来的生动鲜活的气息,与自己面对真山真水的妙悟,融入到创作之中。把自然景象转化为一种山水精神的载体,从而使画面表现出来的自然情态,生活意趣朴实浓烈,充满现实生活的朴朴生机而洋溢着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辉光。这个集子里,让我们读到的正是这样的作品,有郁茂的山川林木中,飞瀑流泉、溪流潭影,曲径石罅,民居山舍,楼观亭阁等自然景物,有机会组成一种融和超逸,韵味悠然却又充溢着时代生活气息和厚实文化底蕴的现代山水。

构图和笔墨,也是吴荣文建构个人山水画风格特色的重要方面。他的不少作品,采用一种较为饱满的构图方式,层山相叠,上下互映,蓊蔚林木,点缀其间,远近高低,自是不同;流泉瀑布,波光潭影,轻雾飞云,灵动绵邈。重重景色,四隅回应,这些山水元素,通过作者置陈布势,被巧妙而有选择地安排在画面上。作者于中把握了全景的阴阳开阖,高低起伏的节奏,通过墨色的变化运筹,构造出一个气势连绵的韵致形态,形成了生动的气韵。

清代的张庚提出,“气韵在于笔,发于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他十分注重把握中国画笔墨艺术的精神内核,强调骨法用笔,突出线性的质感和力度,又用错落的墨点将之进行强化和提升。特别在积墨、焦墨的运用上,使用各种笔法,反复皴擦,层层积染。同时处理好黑、白、灰的色调关系,做到黑面不结,黑中透亮,黑白相生,使线与墨色融为一体。黄宾虹先生曾说:“我用积墨,意在墨中求层次,表现山川浑然之气。”吴荣文正是这样,在积墨中,把握画面的节奏和韵律,努力营造一种气韵生动,强健大气的气势,达到浑厚华滋的效果。

通过对吴荣文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研究,我们从他的图式构成和笔墨中,从他画作的意境及其蕴含的文化形质上,可以看到他紧随时代步伐的创作道路,承继传统的笔墨语汇,切入时代的审美和个人选择的传递新意境的取向。寻找一种新的视觉,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让感觉合乎自然,让笔墨超乎自然,为这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祖国河山讴歌。
文/丘陶亮

吴荣文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