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洗万古凡马空
——读袁烈州中国画
袁烈州是我60年代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时的同学,比我高一班,他那认真、平和而又耿直、刚烈的性格,给我印象颇深。袁烈州善于画马。他创作了一大批极富精神内涵和艺术个性的骏马图。烈州笔下的马,绝非“形神兼备”所能涵盖,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个个神骏生风,意态雄杰,放浪形骸之外,不禁令我联想杜甫《丹青引》中吟咏的“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烈州画马,可谓特点有三:一曰阳刚大气,撼人心魄。观其马,有掀天揭地之势,腾空万里之慨,矫若游龙之姿,神驰八荒之情、试看《铁蹄踏破千秋雪》,云天之间,群马正面奔腾而来,何其浩浩荡荡!《黄河之孕》,在那沸腾喷涌的黄河水中,腾起白马,仰脖嘶鸣,何其意味深长!惟其有画家一腔热血,激情奔涌,方始有神来之笔,天马行空。
二曰情景氛围,共构奇思。袁君不仅善于以笔墨勾勒动态各异的骏马,而且擅长用强烈的色彩和水墨渲染交融,强化某种特定的意境。背景或是风云天宇,或是急流涌川,或是崇山峻岭。将骏马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格外不同凡响。有时也有例外,《月明风清》画的是朦胧月色下柔和的马,平添几分沉吟徘徊的韵味,幽静中隐含着内心的“动”。
三日笔墨洗炼,夸张适度。袁君画马,又似又不似,多用线描勾勒马的形体,寥寥几笔,常有意到笔不到之趣,甚至简略到只勾几根并不连贯的外形线,但动势神气已毕现。尤其是马颈部的夸张处理极妙,马之大势多由此而生发,马蹄、马尾、鬃毛也是着力处,奔躅腾跃之势由此而出之。总体看来,马之造型似有汉代画像石遗韵,质朴、变形、雄放;似又参以西方现代构成意味,有时甚至近乎抽象,但仍可意会,决不落入故弄玄虚。所以袁君画马是线条与墨块的交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情感与意念的碰撞,气势与韵律的构筑。
作为一位美术史论家而兼画家,袁烈州的画自然具有历史意识和人生思考。他以画马为载体,充分表达出他对艺术内涵美和语言美的双向理解与追求。清人沈宗春《芥舟学画编》日:“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必得笔墨性情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之,于极繁乱之中,仍能不失其为条贯(气韵贯通)者,方是善画。”袁烈州正是这样的“善画”者。我庆幸他的成功,并预期他画马再创新境。
——马鸿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