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YYYY年MM月DD日 H:mm:ss
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点此返回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王玮艺术中心
首页
艺术简介
作品
艺术资讯
留言
不染的灵魂——著名女画家王玮速写
来源:
艺术家提供
|
作者:
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6-01-05
|
1958
次浏览
|
分享到:
A.匆匆复匆匆:相识是相知的开始
王玮不善谈吐,为人腼腆。世态人情,全在她那双清澈明亮的眸子里多钟灵毓秀,则全在她那双握惯了画笔的手上。
著名书法家贾松阳先生和夫人王存巧在向我介绍他们的爱女那些曲曲折折、琐琐碎碎的经历和往事。而她,则静静地坐在那里,为我翻捡那表明她艺术成长足迹的画稿和作品的照片……只有不到半天的采访时间,而在此以前,我和王玮从未谋面。知之甚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想深入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但这并不妨碍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说,你是被采访的主角,你一定要谈谈。她爽朗而羞涩地一笑,仍不乏燕赵之女那种内涵很深的豪气。她说,我不习惯和陌生人交谈,平时待人接物有点打怵,唯一的最有安全感的就是作画,只要画上了,心里就特别踏实。说到这里,松阳先生高兴地笑了:不管多少人,只要拿起画笔,她就一点惧色也没有,人越多发挥越好,不受干扰,一挥而就。我马上想到:静如处子,动似脱兔。这是兵家用兵之道,用在王玮身上,恰如其分。但是,我有一个疑问:松阳先生姓贾,他的女儿为什么没有随他的姓呢?
B.鸭绿江,锦江山:有一个小女兵在写生
往事如烟。如今的王玮已经做了母亲,可是对她生命中那一段当兵的岁月,还是充满了眷恋。十六年前,十六岁的她穿上了她向往已久的绿军装。她在入伍登记表上填的名字是:贾忠玮,那是她从小就叫的名字。她是上天赐给松阳先生夫妇的掌上明珠。
列车把她载向远方,那里有青山绿水,那里和朝鲜只是一江之隔,那里是忠玮人生之路的新起点,那里也是忠玮汲取艺术的灵秀之气的生命摇篮。对于初涉人生的贾忠玮来说,列车终点站丹东是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地主方,她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很快,她就品尝到了想家的那个难受的滋味。然而,她没有忘记临别时爸爸妈妈的嘱托:到了部队坚持练画,不要把从小就学的技艺荒废了。于是,她的小桌子上比一般的小女兵多了笔墨,多了从家中带去的有关绘画的书籍。每天晚上,她都要练写毛笔字,练习白描。回想起来,王玮至今仍有几分骄傲和自豪。她说,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把时间荒废掉。在她的带动下,同寝室的女兵们都纷纷跟着练起了书法和绘画,她就成了小先生,成了连队办画报、搞展览的小专家。节假日,或是夏日里漫长的黄昏,秀美的锦江山,清丽的鸭绿江,成了小王玮写生临摹的对象。她静静地汲取着大自然的丰富营养,使自己茁壮成长。爸爸妈妈想念远在天涯的女儿,女儿寄回了别致的书信。那是一幅幅速写,画的主人公就是忠玮自己,伙房的锅碗瓢盆,自来水管,忠玮在洗菜,这是讲她在炊事班锻炼呢。训练场上,扎小辫子的忠玮正在翻越障碍墙,这是她在军训呢……这些天真灿漫的画记录了王玮最初的艺术足迹,表明她一开始就从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中选择素材,从而昭示着她宽广而美丽的艺术前途。两年之后,忠玮被选调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宣传部。不久,适逢部队精简整编,仅仅为了照顾和她在一起工作的农村籍战友能够继续留下而不至于“回家种地”,她告别了军营,回到了父母身边,也回到了艺术之舟上,从些驶向更辽阔的海洋。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考入中央民族艺术大学美术系专攻国画。松阳先生此时正名声鹊起,饮誉海内外,他为了不让女儿为自己的盛名所累,受到一些不应有的“照顾”,和老伴商量,为其更名为王玮,让她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去投入人生和艺术的奋斗、搏击。王玮,一颗书画艺术的耀眼明星,就这样升上神州寥阔的天空。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艺高动京华——记当代......
王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族书画院院士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