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王江扬艺术中心

情感艺术与艺术情感 —王江扬艺术的民族精神和祖国依恋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孙津 | 发布时间: 2015-09-02 | 3220 次浏览 | 分享到:
艺术需要有情感,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但是,把情感和艺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王江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在我看来,这正是王江扬油画艺术的主要和突出价值之所在,而体现了这种价值的美学品格,就是民族精神和祖国依恋。
  我认识王江扬很久了,那还是80年代末,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展览,反映强烈。然而,从那时到现在,王江扬的艺术活动始终伴随着两个难以解释、甚至有些矛盾的现象。其一,无论王江扬自己还是报刊杂志对他画作的评论,都用了“现实主义”这个词,但是,他的画面效果和人物形象却又都和学院式(或传统的)的技法要求很不一样。其二,时至今日,艺术界已经相当市场化了,很多画商,(或画廊)都被王江扬的画作所吸引,评价很高,但是,真正对他的画作实施市场运作的却很少。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恐怕还是对王江扬画作的认识问题,或者说,当人们被这些画作独一无二的风格所吸引、为其直接铺陈的心灵所震撼时,竟由于惊奇和赞叹而无所适从了。其实,对于王江扬的画作来讲,所谓“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就在于有情感的艺术和艺术自身的情感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一方面,常规的艺术批评语言对于这种美学特征往往显得过于贫乏或不得要领,另一方面,艺术市场又难以用某种确定的形式载体来为这种美学特征定价,需要有敏锐鉴赏力和创造性方法的高手才能操作。
  一般说来,对某个艺术作品或现象的评价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技法和思想。所谓技法,其实就是支撑和体现艺术形式的各种要素,比如造型能力、色彩感觉、以及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至于思想,就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以及作品所承载和体现的某种精神内涵。事实上,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包含技法和思想这两个方面,因此,对这两方面的把握和处理往往就成了判定艺术作品优劣与否的主要标准。然而,这个看似简单明了的道理在实际运用时却会有许多困难、甚至误解。一方面,怎样“把握和处理”并无一定之规;另一方面,正是对各种“把握和处理”的评判解释本身,使问题又回到艺术形式(或技法)方面,思想(或精神)却被悬置起来了。其实,这里的关键是创造力,就是能否使“把握和处理”本身具有精神内涵、甚至就成为具体的思想内容。
  在具有这种创造力的艺术家中,王江扬的独特风格、或者说他的画作的突出特征,在于他的油画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情感元素,而不仅仅是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从这一点来讲,就不难理解王江扬为什么一直很崇尚米勒了,因为米勒之所以被称为“现实主义”画家,正在于他的油画语言处处流溢着某种普遍的情感。也许,很难指出米勒所表现的情感到底是什么内容,比如是否是知识分子的忧虑、或劳动阶级的坚韧、甚至普遍的虔诚,但可以直观感受到的是,这些内容已经内涵在具体画作的形式之中了。王江扬也是如此,他不是用技艺在作画,而是让精神和灵魂本身成为油画语言和画作效果。
  这种风格、或者说精神艺术与艺术精神的关系听起来似乎难以把握和理解,然而问题正在于,王江扬的画作是吸引入“观看”的,面对自己会说话的油画语言,观者只能沉默。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美学效果,类似中国美学所说的“意境”。同样,尽管很难准确说出这意境的具体内容,但普遍能够感受到的,应该就是浓郁的民族精神和深沉的祖国依恋。其实,这些正是王江扬画作的“看点”,也应该是市场运什的“卖点”。
  一谈到民族精神,似乎就是某种宏大的主题。其实,这种宏大应该是一种崇高感,所谓 高级的美学效果也是从这里生成的。所以,王江扬又很喜欢鲁迅的看法,即“美术家固然需有精熟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够“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也许,王江扬并没有明确说明中国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确通过艺术和思想的一体共存,用艺术形式建构出了民族精神本身的丰满形象和文化本体。所以,从特征上看,他的画作最多体现的、或者说观者最能够感受到的,应该是某种内涵丰富的人生品格,有勤劳、坚韧、朴实,也有勇敢、探索、思考,还有敬畏、神秘、虔诚。 这些品格并没有固定的事件载体,或者说,并不需要文学表述,它们只是某种美学效果,并且就由色彩、造型、构图等等形式因素构建出来、铺陈飘逸;这是创造力自身的表现,是画作的自我阐释,所以,观者的沉默其实正是一种审美享受形态。
  说到“民族”,一直就有诸如“油画民族化”、“本土化”之类的讨论,我想这些大多应该是艺术语言转换的问题。在这方面,王江扬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用油画游刃有余地转换着各种艺术语言,挥洒着精神和灵魂的舞蹈。从作品来看,也许是因为身处四川,王江扬 画作的“本土”特征多来自秦川农村的生活,但是,对这些生活的体认却无时不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即对相国的依恋。王江扬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的本土特征并不在于以四川的 经历反映出祖国建设和发展的历程,而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是王江扬艺术的不竭源泉,因此,对祖国的依恋成了情感本身的创造力,而画家的民族精 神在此也就和对祖国的依恋融为一体了。有赖于这种创造力,画作在形式和思想上的一体性就可能具有进步和高尚的品格,也就可能产生独具特征的视觉效果。就具体的作品来讲,这种视觉效果当然有其所附丽的内容:不过从整体上说,这种效果的美学特征,却是一种开放的阐释空间,而支撑这个空间的,则情感艺术和艺术情感水乳交融的油画语言或形式。

王江扬


世界华人华侨华商联合总会北京书画院院长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