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齐辛民艺术中心

吾侨之翘楚 吾辈之骄傲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8-01-08 | 2787 次浏览 | 分享到:

看新磨 是农人的心,他的许多花鸟画也自然地流露出对庄稼地的恋情。我在为他写的第一篇文章中说:“无论是他的人物画,还是他的花鸟画,那种泥土的厚重感,乡间艺术的朴拙感,都自然而然地融会在他的艺术中,为一般所谓‘才子’的画手难以学得。艺术是人格的表现,气质的流露,写意艺术恐泊尤其如此。”

 1986 年起,老齐调入山东淄博书画院,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也真正实现了当一名花鸟画家的宿愿,且逐年有新的成绩,新的桂冠。但朴实的他却信奉着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只将自己的精力用在提高作品的质量卜。为此,他时常到北京来,寻求信息,开阔视野,然后潜心于创造新的境界。 1990年代初,我看出他已经从传统花鸟画的思维方式、构图方式、笔墨语言向现代审美意味靠拢,他常常在章法的疏密中,寻求一种新的空间意味,常常在动物和植物形象的纵横交错的线型安排中寻求一种新异的节奏,也常常以大片大片的冷色、暖色去强调色彩的亮度和特殊的意境,又通过出枝走向的转折强调线条的张力和生命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但实质上又是他那不断开阔着的胸襟和审美意识更新的表现,是他拥抱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热情,是他和大自然物我交融升华了的灵魂。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老齐已由“知天命”跨入“耳顺”年华,近年又成了古稀老人。在他五十几岁时,我难为过他,问过他:“在花鸟画于历史 f - -已高度成熟,已有众多大师辉耀于前的情况下,这个艺术领域将怎样求得突破,怎样极大限度地弘扬传统艺术的笔墨魅力,又适应这个竟争的时代审美趣味不断变化的时空,怎样在学识的修养、生活的陶冶和技法的磨炼七向更深、更广、更精的方向努力……”当年,他就用作品回答了我。从他寄来的照片里,我最喜欢 秋收冬藏 ,那两只稚气的小刺猥与安排得极妙的几只红果,构思、章法、笔墨均堪称精品。还有 育雏图 瓜藤一枝出墙来 ,还有藤荫下那只修长的孔雀,秋原上竞飞的几只鸟雀 …… 他又进了一步,不仅文思、情趣更浓,形式感更强,笔墨色也熟练得有些浑然天成之感了。这依然是他的总体风韵,是平中之奇,是朴实中的灵巧,所不同的是,当浑成者日益浑成,当纯简者日益纯简,节奏也仿佛欢快了些,这大概又与他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关。 2004年,老齐与夫人秋萍定居北京,与齐白石当年居京华衰年变法的年龄相差无几,因此,他也有了“欲学白石衰年变”的想法,他也像齐白石那样,吞吐着京城里最高层次的艺术信息,在传统与现代两极纵深中升华。辛卯深秋于其艺术馆得览其新作,一种动人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只见得情趣益浓,笔墨益苍,色彩益明。情趣者,见于花鸟走兽之情态、关系,发于画家心源巧思,尤其幼猫、羔羊如小丫头、小小子般的可爱、乖巧。令人疼爱不已.题识为“一言白猫黑猫论,百废俱兴转乾坤”,更寓意改革开放的时代之大情怀而发人深省。自写或为友人画像,亦具传神、写心内趣。笔墨者,大笔、苍笔、枯笔益多,或笔断意连,或糊涂其笔,或浓淡参差,渐臻雄强博大之老境。色彩者,老齐老来益好也,每用蓝紫、白粉、玫红等原色妆点孔雀、天鹅,以大片储色、黄色、蓝色斜扫天空,或积墨复积色,凝厚中明丽醒目,天趣般的浪漫情怀溢于色墨之间,真老顽童也。

齐辛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齐辛民工作室导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