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一年兰州军区军医学校成立,需要一位绘图人员,李秀峰得知后,决定去试一试。因为她知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快乐的。于是,在干了多年护理工作后,李秀峰毅然许诺了已有的连级职务,当了一名普通的绘图员。做绘图员的10多年中,李秀峰绘制了人体、骨骼、肌肉、细胞等教学图2700多张,制作幻灯片1万多张。业余时间她勤奋创作,在《人民军队》、《解放军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为后来的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西部艺术风范
1986年,出于对绘画的热爱,已是中校军衔的李秀峰主动要求转业到了甘肃美协,开始了专业创作之路。美协工作使洒脱、干练的李秀峰逐渐成长起来,她又先后担任甘肃省美协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等职务。在20多年中,她一边组织开展协会工作,一边进行美术创作,先后有近50件作品入选全国性各类美展,获奖多次,连续两届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当众多的荣誉向李秀峰涌来时,她更加沉静了,开始对西部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用画笔诉说着西部的美丽、苍凉和深厚。
“我喜欢西部民族,尤其藏族人民眼中流露出的真诚,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便被深深打动了。”20年来,李秀峰在中国画中寻找着笔情墨趣。她的西部人物画不只表现着藏族人民劳动生活的场景,也记录着她绘画的足迹。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着藏族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雪域高原的祥和感染着她的画面,那是她心灵的圣殿,精神的故乡,她一生为熟悉和热爱的藏族风情、荒漠戈壁、丝绸古道而讴歌。
绘画的动人之处,是画家个人魅力真实的表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毡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画家将藏族姑娘最美丽最动人的场景表现在工笔画《在那遥远的地方》中,身穿不同地区服饰的藏族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者面前。1994年,这幅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后来又获敦煌文艺奖。
心游目断几千里,西部丹青数十载。李秀峰的中国画不论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出泼辣、奔放、厚重、大气的特征,女人细致中蕴含着男子气概,透着一份洒脱与自信。也许是受藏族人民的影响,每次她画画时都要听着藏族歌曲,脚下踏着节拍,手舞足蹈中画出了藏族老人、憨厚汉子、纯情少女、活泼儿童以及牦牛、归鸟、阳春、暮雪,也画出了她的志向和精神归宿。
沧州根深情意更浓
一方闲章“沧州李氏”李秀峰已经用了10多年了。自9岁离开家乡,直到1982年她才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回了一趟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