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20多年前曾被一首“黄土高坡”的流行歌曲唱得火热。如今,一股不容忽视的美术流派,一支实力雄厚的创作队伍,正在从此悄然崛起,恰如那茫茫戈壁蕴藏着的无限生机和希望,顽强而不可遏制地竞相表现,跻身于当今中国画坛。 甘肃,这片至今听起来还会令那遥远地方的人们毛骨悚然的“蛮荒之地”,在它那贫瘠落后的外表下,在那天高地阔的躯体内,母亲河的血脉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积淀。那遍地闪光、俯首可拾的远古文明,那举世闻名的敦煌宝库、佛教壁画、石窟艺术、彩陶文化,那灿烂辉煌的汉唐文化发展史,以及那神秘多变的生态环境和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这一切,为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的甘肃美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西北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激发了他们吃苦耐劳、富于追求的拼搏精神,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渗透着、影响着他们的美术创作,支配他们一往情深、锲而不舍地用心去感悟,为大西北为黄土高坡高唱赞歌。 是的,干旱西北与江南水乡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它苍茫、荒凉、广漠,落后的经济实力带来诸多不便。然而,在甘肃画家的眼中,它又是那样崇高悲壮、雄浑凝重、无与伦比。他们的作品表现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挑战与赞颂,是对黄土高坡人民那种粗犷豪迈和野草般顽强生存的创造精神的写照与升华。作品表现或气势磅礴,坦荡如大漠戈壁;或缱绻乡情,温柔如行云流水。那令人神往、遐思万千的多民族风俗景观、黄土地人民那质朴热情直率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也熔炼了画家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形式,炽热的乡土情结激励他们向黄土地汲取养分,去发现它、赞美它。追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步履艰难却又义无返顾地耕耘在这片热土上,一步一个脚印,执著地走着这条寂寞之道,实实在在地闯出了一批独具个人艺术魅力、具有浓郁地域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美术家,他们的美术作品,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美术活动中为甘肃赢得声誉,愈来愈多地获得了美术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赞赏与认可。为黄土画派在国内外画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李秀峰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甘肃国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