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动手能力远远强于写作能力。写文章对我来说确实比做雕塑难。尤其为自己的作品写文章不仅难为情,思路还常常出现短路,并且常常感到无从下笔。借用徐冰的话:“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代替的,正因为有些事情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有才有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有时灵光一现,很奇妙,的确很难用语言表达,非要说出来,就随便说一说。若要写下来,且叫随笔吧。
我创作的灵感来自长征,文章就从这里开始。长征起初不叫长征,按当时国内国外的军事界定,叫迁移。我个人认为这个界定有些平庸,因为这次“军事行动”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不同的人对长征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上海某咖啡厅
记者:“抱歉,你知道长征吗。”
受访者(22岁男):“知道。内战中的大转移。”
记者:“那么长征的意义是什么?”
受访者:“打不过就跑,人之常情。”
邓小平晚年,一位法国记者提问:“您在长征中做了什么?”小平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描述:走过草地的这群军人,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吃了,存活下来的是一支褴褛不堪,瘦的只剩下骨头架子的部队。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无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征途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之一。“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斯诺感叹道。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到长征是行进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有策略,有目的的,长征是在它结束之后才被称作长征的,在开始时,那只是痛苦的撤退。
英国人威尔逊在《毛泽东传》中描述:有一次毛泽东断言,长征是完全不必要的,前提是击破第五次围剿。
80年过去了,一切都成为了历史,成为了故事,但我对故事中人物的遭遇.结局抱有强烈的兴趣,并试图用艺术语言表达出来,这个故事的中心情节就是长途跋涉将原来可能军心涣散的溃退,演变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战略转移。故事的主人公是毛泽东,长征创造了 毛泽东,长征这段历史包含了毛泽东的个人奋斗史,即便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取得了军队的领导权,但军队内部的分歧始终伴随左右。历史提供的这个舞台,让所有的人物都有可能登台亮相,每个人都在演绎自己的角色.丰富的不同的角色.活生生的充满人性的角色。人是有缺点的,有缺点才能体现人性,这些角色构成了长征这台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大剧。通过艺术创作将事件中真实的人物融合在作品宏大的气势中,是我创作《向北?向北!》的意图。
我曾去过云.贵.川.藏,走过一些长征路,当年的地址变成了遗址,当年的面容已变成了遗容。在赤水河边静静地思考.凝视,客观的理解历史,这也是艺术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离得太近看不清,远看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是漫长的,漫长的有时会想到放弃,每次艺术创作都是奔向那个理想的巢,为了飞得更高更远,艺术家都要努力的准备着。
长征是一次军事行动,也是政治运动,军事创造的奇迹,是依靠政治的成功,政治是决策者的游戏。将反对者变成拥护者,从后门进入政治局是毛泽东的智慧。这些决策者穿过历史走进了我的作品。对每个人物细致品味,每个人的气质性格经历全然不同,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再现他们的灵魂,使之呼之欲出,并将人性与个性的冲突.反叛,自然的融入作品中,融入众多人物构成的宏大场面中,避免图解,自然蕴含,表现意图,这是我在创作中所力求的。“作品里放不下,但又让人看不出有许多东西这是艺术家的深度。”也是衡量作品的尺度。记得在列宾美院留学时,导师库巴索夫在专业课上常常提到音乐,他是在告诉我们雕塑就是凝固的音乐,它的灵魂就是节奏.韵律。这也一直影响着我。在《向北?向北!》中众多人物的排列构图,悬浮的飘渺及灵动,都体现着音乐的韵律与节奏。为了使作品表现流畅,舍去了过多的精雕细琢,不去过分渲染凹凸,适当写意,注重线条的运用,这是我对“舍型得似”的个人理解。在作品中想说的说,不想说的隐藏其中。《向北?向北!》构思于2008年,完成于2014年,历时6年,有几次险些拆掉,是我创作生涯中的一次长征。
长征是我喜欢表现的题材,它是真实的,传奇的。充满探索与发现,勇气与胆怯,胜利与狂喜,机遇与运气,生存与死亡。长征的故事满足了我对人类精英的崇拜,长征诠释了什么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成熟的技术是在个人的经验上成长的,具有强烈的个性,同时也会有狭隘之处,有才能是一回事,寻找题材是另一回事,尽力寻找,找到了幸事,找不到销声匿迹,真诚是艺术的一把钥匙,艺术品是用无数有生命的部分构成了有生命的整体,力求简约自然,勿做作。借艺术将人生的孤独,空虚,恐惧,痛苦,悲伤等表现出来,要迅速,直接,明白。长征中一定还发生了更多故事,没有影视资料,好些只能靠想象,但想像也很美好•••• 是向南还是向北,不同的想法,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注定了绝对不同的结果!这些人当时内心的斗争一定十分激烈,向北?向北!于是红军的历史翻开了下一章。答案:方向决定命运!
关于长征的故事:
有人说:“天啊!从来没听说过的神话。”
有人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想说:“朦胧中长征仍在进行中,好 象我也身在其中。”
一位前辈艺术家也是我的朋友,对我说:“我很喜欢你的作品,任何文字表现在作品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我懂得他的意思:用作品说话!
以此随笔为自己的2014年划上一个句号
2014.12.31
《向北?向北!》中红军领导人在长征时的具体年龄
毛泽东41岁。朱德48岁。周恩来36岁。王稼祥28岁。张闻天34岁。聂荣臻35岁。邓小平31岁。彭德怀36岁。徐向前33岁。刘少奇36岁。刘伯承42岁。林彪28岁。博古(秦邦宪)27岁。李德(布劳恩)36岁。张国焘37岁。平均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