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吴齐艺术中心

千秋画笔 激荡江山 ——吴齐其画其人
来源:艺术家提供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6-05-04 | 3383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春立  原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著名美术理论家

我与吴齐先生相识多年,过去曾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专程去珠海主持他的书画艺术展开幕式,也为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的名义主持过“吴齐墨迹”首发式及研讨会。

提起吴齐先生的山水画,我仿佛看到他手持铜琶铁板放声歌唱,一种铿锵奔放、雄浑沉郁的旋律动地而来,洋溢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壮硕豪情,在画面山川中回响。他的画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大江东去”,而非“云破月来花弄影”,“长沟流月去无声”,更不是残山剩水般的低吟曼舞。吴齐的作品大开大合,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可称得上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写照。几千年来,长江三峡以其特有风光,曾引无数迁客骚人、丹青圣手折腰叩拜,产生过许多佳作。吴齐几去三峡,饱游沃览,心融万象,甚有心得。2004年他画的《峡江雄姿》和《峡江船歌》,峭壁拔天,气韵流荡,很好地再现了先人的诗句中“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百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意象。1991年创作的《路向天尽头》,巍峨群山犹如万马奔腾,山脚下是一条无尽的天涯路。整幅画画单纯,从雄浑中透着灵动。画上题曰:“大漠风尘兮路漫漫,日月辉映兮天地间,挥毫泼墨兮写画卷,任重道远兮起关山。”画面中所表现是祁连山下河西走廊,还是历尽千辛万苦的人生旅途?在我看来,是此,是彼,也是画家经毕生精力所走的奔赴辉煌殿堂的艺术之路。

吴齐先生注重写生,但他的画面不是自然景象的翻版,正如石涛所言,乃是为山川代言,山川与之“神遇而迹化也”,是画家主观精神与客观景象交融为一,所形成的画家胸中的自然。1991年创作的《红林春早》,表现了海南文昌县内海红树林在海水映托下,葱郁、深邃、静寂的景色。此图平中见奇,稳中造险。外廓呈简约弧状,郁郁的林莽所蕴藉的磅礴的张力,与水平状的静静的海水,呈现着动与静的强烈对比。

美术创作应该讲究独创性、唯一性、不可重负性,吴齐先生治学严谨,没有草率之作,作品从生活中来,没有被市场大潮搞得像太湖一样,没有受到污染。吴齐先生曾多次表示,只要身体状况正常,能跑一定要跑,坚持探索创新,一个画家老炒剩饭是没有出息的。事实证明,他说到做到。进入21世纪,吴齐先生更是满怀豪情,立下宏愿,求变求新。在他的画作中,有一批他人少有涉及或者说别人不太敢涉足的,譬如他的雪山戈壁画、海洋画......把中国画的题材拓宽到非常广泛的领域。

2005年吴齐先生凭多年积累的江西老苏区的素材,以及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集中精力创作巨幅山水画《雪里行军图》,画而峰峦重叠,气势恢宏,红军队伍在风雪中前进,成功地体现毛主席词《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的词意,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吴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