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者和综合呈现实体。
然而,现在的不少城市,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高楼,毫无特色可言 。随着2015年3月5日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召开,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洛阳美协主席王绣在本次会议中强调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对于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议案。
城市公共艺术在国外愈发受到重视
“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城市公共艺术,并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百分比艺术’成为20多个城市规划的法规。”介绍说,所谓百分比艺术是指在公共建筑上,须将工程费的一部分用于美术作品。法国、日本则是将城市建筑工程费用的1%~3%用于城市艺术创作。
我国城市建筑艺术分布不均匀且缺乏关注
在她看来,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将城市环境建筑艺术的创作理念引入城市建设,并在部分城市、部分地区得到实施,但地区发展并不均衡,且存在着多种因素阻碍、干扰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如人民审美观念差别,地方习俗偏见,城市居民观念开放程度不同等等,使得刚刚安身落户的城市雕塑没过多久便被无情取缔,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城建艺术分布不均问题愈发严重。
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共同繁育城市公共艺术
重视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空间注入人文艺术意趣,营造优美环境,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必不可缺的因素。
为此,她建议,政府应推进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同时,成立相应的组织或各类基金,以政府为指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市文化艺术的创作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