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最新动态:中国文联党组通知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赵实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文艺网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01-18 | 7226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是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国精神。文学艺术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始终把握中国精神这一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会议和纪念活动,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大力实施“中国精神·中国梦”等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着力提高策划能力和原创能力,注重从基础环节扶持原创,精心打牢文学创作基础,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素材、拓展题材内容,勇于创新、精雕细琢,自觉克服粗制滥造,努力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制作水平,集中推出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精心组织文艺精品的展演展示、宣传推介,持续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引导性示范性较强的重大主题文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之中,用真善美、正能量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共筑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三是积极倡导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的良好风气。要更加务实有效地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对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慰问演出、结对帮扶的支持力度。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增进人民情怀,推出更多反映人民心声、鼓舞人民斗志、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加大组织协调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经历作为文艺工作者业绩考核、评选评优的重要依据,为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成果展示传播的平台,激发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热情和动力。

  四是着力提升文艺评论评奖的引导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当代文艺发展的新实践新问题,加强文艺作品的评论研讨和文艺理论的阐释研究,促进艺术学科建设。深入实施文艺评论工程,充分发挥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各文艺家协会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和文艺评论基地的作用,团结凝聚更多优秀评论人才,不断提高《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年度)》的质量,精心组织举办各类专题论坛,集中开展有战斗力说服力的文艺批评,探索网络评论、大众评论等灵活多样的评论方式,进一步提高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切实深化文艺评奖改革,创新文艺评奖办法,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机制,牢牢把握正确评奖导向,突出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和文艺人才的德艺双馨要求,把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有机统一起来,精心组织中国戏剧奖等12项全国性文艺评奖,切实增强公信力影响力,激励文艺工作者努力攀登文艺新高峰。

  2.创新联络协调机制,更加有力地凝聚各方面文艺工作者

  一是密切联系文艺家和基层一线文艺工作者。要着力解决联系不紧密、覆盖不广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加强对文艺名家和文艺人才的联络服务工作,注重发挥他们在文艺界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增强文联及所属协会领导机构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压缩机关党政领导干部在中国文联全国代表大会、新一届全委会和主席团中的构成比例,切实提高基层一线文艺工作者、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包括文艺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要建立完善文联主席团、书记处成员同文艺工作者直接联系制度,广交深交朋友,主动听取和反映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意见建议。适应文艺队伍结构、组织形态、从业方式的新变化,创新联络协调服务的理念、方式、手段、机制,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扩大有效覆盖特别是对新文艺群体的覆盖。积极改革完善文艺家协会个人会员入会条件和审批程序,积极动员和吸收自由编剧导演、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网络艺人等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入会,提升他们在会员中的构成比例。加强基层文联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在新文艺群体聚集区建立文艺从业人员行业组织,建立与文艺社团、文艺经纪人机构经常性联系制度,建立“青年艺术家之友”等工作平台,及时把优秀青年人才吸纳进来,多为他们在深入生活、教育培训、展演展示、宣传推介等方面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二是积极建设网上文艺之家。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了历史机遇,并已深刻改变了文艺生态,成为传播人类优秀文化、推动文艺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深刻把握网络文艺发展和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积极建设网上文艺社区、网上作品推介平台和网上交流互动平台,运用新媒体新载体,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展示、推介、评论优秀作品创新服务渠道。深入实施中国文艺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积极探索“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等工作模式,创建网上工作服务管理平台,为会员联络、信息发布、艺术展示、成果交流、权益保护等业务拓展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不断提升网上引导力度,努力实现文联工作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合力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网上文艺家园。

  三是密切与港澳台文艺工作者的联系。要切实加强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沟通,创新开展各类文艺团组及其展演、展示、论坛、培训等交流活动,不断增进内地与港澳台文艺工作者的友谊与合作,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阐发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厚植中华民族同胞的精神纽带,促进心灵契合,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自信。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合作出版刊物


§友情链接§
中国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