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李行健艺术中心

李行健雕塑作品
❤ 收藏

李行健雕塑作品

李行健1934314日生于天津市

1949年解放天津,相继北平和平解放,市民倾城上街欢呼庆祝,商家搬出整匹红布大书庆祝解放的横幅标语。

我自幼喜爱美术,49年暑假参加了暑期素描学习班,报考了中央美院前身的北平国立艺。美术系,有幸被录取;任课老师为孙宗慰、韦启美、李宗津先生等,两年后报名到雕塑系学习雕塑,老师为曾竹韶、滑田友、傅天仇司徒杰、王炳照等先生,艺术理论导师为王朝闻、蔡仪、常任侠、艾青等大家。他们为我这初入艺术之门的青年学子奠定了基石,知道了今后应走的艺术之路。

我有幸参加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建国之初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都引起我的关注,五十年代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掀起了热潮,全世界人民也掀起了反美热潮,时约1953年在波兰华沙召开世界和平大会,支援朝鲜反对美帝的大会,届时恰是我在进行毕业创作,我选择了《为了和平》的主题圆雕,一位美国妇女和一位朝鲜妇女相拥而泣,体现人民之间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反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1955年接受吉林省博物馆委托创作圆雕《矿工》,这是我多年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首次的艺术实践,首先到吉林省石人煤矿,换上工作服与矿工一起乘坐井车下到采矿工作场地看采煤,一个班工作下来汗水湿透全身而且确实很危险,每天都有一位青年技术员陪我下井观察体验,十多天后返回学院创作,我的模特是一位姓韩的劳模,至今尚有记忆,作品在北京青年美展获二等奖,是学习艺术创作的收获,1957年被列入名册终止了艺术创作,去从事田间工作。

1980年得以回归雕塑工作行列,第一件作品是动物《群鹿》为西郊植物园创作,动物是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我怀着很大的热情到处寻觅梅花鹿的饲养厂,去观察、速写、体验它们之间,有着近似人类群体之间的友善关系,想以家庭情感体现它们之间的感情。

1983年的一天收到三弟寄来一封家书,信中一张照片滑落在地上,一看是张非常可爱的女婴照片,太可爱了无比天真令人激动,当即想做一件大理石的雕塑,很快泥塑完成即寻觅石料准备自己雕,四川汉白玉较北京大理石洁白、细腻、油润适合婴儿皮肤的表现,经细致雕凿,果然效果非常理想,后来参加了法国巴黎沙龙美展,回国后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期间为美国威丝曼艺术基金会收藏,现藏于美国作品名为《宁宁》。

1985年《冯玉祥》,一个偶然机会在冯将军亲戚家中见到这张照片,是他在美国时的留影,脱下一身戎装而表现为一位政治家、文化人,表现他人生的另一个重要经历的一面,作品现在陈列在山东泰安他的故居。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

1985年与郭嘉端、赵瑞英合作的体育题材的圆雕,体育题材很适合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动态、多角度。近代多采用的不锈钢板及铜板更增添了题材的表现力,光在金属材质上的不断变化增加了运动项目的美感表现,这是件安置在洛阳市运动场的广场雕塑,张弛变化有力。

一日傍晚在庭院散步见到冯法祀先生,他忽然说:“李行健!我给你做模特你给我做一件头像好吗?”我们住在上下楼,多年接触较多很顺畅的做完了泥塑。苏辉是同行又是邻居故相继完成两件肖像作品。青铜《舞蹈》为工作之间小品。《张夫人》大理石肖像,原籍山东自幼随父母侨居日本,年逾花甲仍珍爱着自己的国籍。《雕塑家刘士铭》他自幼残疾,他非常热爱民族题材,民族意识强烈,我十分赞赏他的作品。

1999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举办美术展览,我作了《亡国的控诉》我曾到辽源煤矿听过阶级教育课,对日伪时期中国工人的悲惨遭遇受到深刻教育,一个孤独的老矿工怀抱着失去母亲的婴儿,稍大的姐姐手托着破碗问老爸伸去,如此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频临死亡的老矿工向谁诉说,向谁控诉!只有向日本帝国主义!他们只能向帝国主义控诉!作品也表达了我对日本侵华罪行的一份抗愤和谴责!

1961年创作《萧乾》萧乾先后是著名记者,生活经历坎坷,晚年体弱多病。身卧病榻笔耕不辍。是位著名文学家。虽体身弱但精神十足、豁达色容乐观。

我很想表现出老作家这种精神状态。稿子作出不满意,推掉再作!

作品收藏到新中国美术全集!

受委托为河北省宁河市,因参加中共军期革命工作而牺牲的于方舟烈士建一座全身石雕像。据说早期曾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工作过,没有当下任何实物资料,我即设想为青年知识份子,智慧青年着长衫,高瞻远瞩,石雕高2.5米,立于方舟公园入口处。又白玉石雕。

《于方周烈士纪念像》大理石全身像高2.5米。宁河乃烈士故乡。

为纪念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先生,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议向中央音乐院赠送纪念铜像。我创作,我有幸在建国初召开全国文化会,期间举办音乐会上曾聆听过一场马老的小提琴演奏。参照照片资料完成创作。作品安放于中央音乐学院礼堂陈列。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东战火激烈,我创作了巴勒斯坦精神领袖《阿拉法特》。他为本民生存贡献出自己一切。我敬仰他的民族精神,走街串巷找到巴使馆。受到使馆官员热情接待。说明来意,当即找来阿拉法特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创作期间还来探访指导。比较顺利地完成创作。至今作品仍保留在使馆中。

1965年阿拉法特来华访问在记者招待会后还与我相见,我想表现做为民族英雄的乐观与自信。他很普通很伟大是受人敬慕的英雄。

《马三立》是位受到众多观众爱戴和尊敬的民间艺术家。表演平易通俗幽默有趣,有着独特艺术风格。

韦启美先生是我入美院的启蒙老师,他总是善意待人,简洁平和地指导学生,非常遗憾的是我在做韦先生肖像中,先生突然驾鹤西去,伤感异常......先生是位非凡的油画家,他还有许多作品未能完成,损失!损失!其作品简捷明朗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着,走着......

1998年,在天津市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委托我与郭嘉端、赵瑞英负责序厅两面浮雕的创作和制作,为与主像统一均用官实手法,每组人物组合有装饰性的思维,使用北京偏青颜色大理石,只是室内采光不足雕塑体积感觉弱,长20米高20厘米两块浮雕。

持莲观音为浙江某观音塔创作(75x90x50,铸铜,新的主题题材,新的表现形式,也是新的学习机会,有新的趣味感。

自幼喜爱北京天桥,这里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承,后来中断了,何时能继续!期待着!!其中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重量: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作品描述

李行健1934314日生于天津市

1949年解放天津,相继北平和平解放,市民倾城上街欢呼庆祝,商家搬出整匹红布大书庆祝解放的横幅标语。

我自幼喜爱美术,49年暑假参加了暑期素描学习班,报考了中央美院前身的北平国立艺。美术系,有幸被录取;任课老师为孙宗慰、韦启美、李宗津先生等,两年后报名到雕塑系学习雕塑,老师为曾竹韶、滑田友、傅天仇司徒杰、王炳照等先生,艺术理论导师为王朝闻、蔡仪、常任侠、艾青等大家。他们为我这初入艺术之门的青年学子奠定了基石,知道了今后应走的艺术之路。

我有幸参加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建国之初的一切都是崭新的,都引起我的关注,五十年代初发生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人民掀起了热潮,全世界人民也掀起了反美热潮,时约1953年在波兰华沙召开世界和平大会,支援朝鲜反对美帝的大会,届时恰是我在进行毕业创作,我选择了《为了和平》的主题圆雕,一位美国妇女和一位朝鲜妇女相拥而泣,体现人民之间的同情、理解和关爱,反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1955年接受吉林省博物馆委托创作圆雕《矿工》,这是我多年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首次的艺术实践,首先到吉林省石人煤矿,换上工作服与矿工一起乘坐井车下到采矿工作场地看采煤,一个班工作下来汗水湿透全身而且确实很危险,每天都有一位青年技术员陪我下井观察体验,十多天后返回学院创作,我的模特是一位姓韩的劳模,至今尚有记忆,作品在北京青年美展获二等奖,是学习艺术创作的收获,1957年被列入名册终止了艺术创作,去从事田间工作。

1980年得以回归雕塑工作行列,第一件作品是动物《群鹿》为西郊植物园创作,动物是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我怀着很大的热情到处寻觅梅花鹿的饲养厂,去观察、速写、体验它们之间,有着近似人类群体之间的友善关系,想以家庭情感体现它们之间的感情。

1983年的一天收到三弟寄来一封家书,信中一张照片滑落在地上,一看是张非常可爱的女婴照片,太可爱了无比天真令人激动,当即想做一件大理石的雕塑,很快泥塑完成即寻觅石料准备自己雕,四川汉白玉较北京大理石洁白、细腻、油润适合婴儿皮肤的表现,经细致雕凿,果然效果非常理想,后来参加了法国巴黎沙龙美展,回国后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期间为美国威丝曼艺术基金会收藏,现藏于美国作品名为《宁宁》。

1985年《冯玉祥》,一个偶然机会在冯将军亲戚家中见到这张照片,是他在美国时的留影,脱下一身戎装而表现为一位政治家、文化人,表现他人生的另一个重要经历的一面,作品现在陈列在山东泰安他的故居。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

1985年与郭嘉端、赵瑞英合作的体育题材的圆雕,体育题材很适合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动态、多角度。近代多采用的不锈钢板及铜板更增添了题材的表现力,光在金属材质上的不断变化增加了运动项目的美感表现,这是件安置在洛阳市运动场的广场雕塑,张弛变化有力。

一日傍晚在庭院散步见到冯法祀先生,他忽然说:“李行健!我给你做模特你给我做一件头像好吗?”我们住在上下楼,多年接触较多很顺畅的做完了泥塑。苏辉是同行又是邻居故相继完成两件肖像作品。青铜《舞蹈》为工作之间小品。《张夫人》大理石肖像,原籍山东自幼随父母侨居日本,年逾花甲仍珍爱着自己的国籍。《雕塑家刘士铭》他自幼残疾,他非常热爱民族题材,民族意识强烈,我十分赞赏他的作品。

1999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五周年举办美术展览,我作了《亡国的控诉》我曾到辽源煤矿听过阶级教育课,对日伪时期中国工人的悲惨遭遇受到深刻教育,一个孤独的老矿工怀抱着失去母亲的婴儿,稍大的姐姐手托着破碗问老爸伸去,如此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频临死亡的老矿工向谁诉说,向谁控诉!只有向日本帝国主义!他们只能向帝国主义控诉!作品也表达了我对日本侵华罪行的一份抗愤和谴责!

1961年创作《萧乾》萧乾先后是著名记者,生活经历坎坷,晚年体弱多病。身卧病榻笔耕不辍。是位著名文学家。虽体身弱但精神十足、豁达色容乐观。

我很想表现出老作家这种精神状态。稿子作出不满意,推掉再作!

作品收藏到新中国美术全集!

受委托为河北省宁河市,因参加中共军期革命工作而牺牲的于方舟烈士建一座全身石雕像。据说早期曾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工作过,没有当下任何实物资料,我即设想为青年知识份子,智慧青年着长衫,高瞻远瞩,石雕高2.5米,立于方舟公园入口处。又白玉石雕。

《于方周烈士纪念像》大理石全身像高2.5米。宁河乃烈士故乡。

为纪念著名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先生,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议向中央音乐院赠送纪念铜像。我创作,我有幸在建国初召开全国文化会,期间举办音乐会上曾聆听过一场马老的小提琴演奏。参照照片资料完成创作。作品安放于中央音乐学院礼堂陈列。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东战火激烈,我创作了巴勒斯坦精神领袖《阿拉法特》。他为本民生存贡献出自己一切。我敬仰他的民族精神,走街串巷找到巴使馆。受到使馆官员热情接待。说明来意,当即找来阿拉法特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创作期间还来探访指导。比较顺利地完成创作。至今作品仍保留在使馆中。

1965年阿拉法特来华访问在记者招待会后还与我相见,我想表现做为民族英雄的乐观与自信。他很普通很伟大是受人敬慕的英雄。

《马三立》是位受到众多观众爱戴和尊敬的民间艺术家。表演平易通俗幽默有趣,有着独特艺术风格。

韦启美先生是我入美院的启蒙老师,他总是善意待人,简洁平和地指导学生,非常遗憾的是我在做韦先生肖像中,先生突然驾鹤西去,伤感异常......先生是位非凡的油画家,他还有许多作品未能完成,损失!损失!其作品简捷明朗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着,走着......

1998年,在天津市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委托我与郭嘉端、赵瑞英负责序厅两面浮雕的创作和制作,为与主像统一均用官实手法,每组人物组合有装饰性的思维,使用北京偏青颜色大理石,只是室内采光不足雕塑体积感觉弱,长20米高20厘米两块浮雕。

持莲观音为浙江某观音塔创作(75x90x50,铸铜,新的主题题材,新的表现形式,也是新的学习机会,有新的趣味感。

自幼喜爱北京天桥,这里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承,后来中断了,何时能继续!期待着!!其中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李行健


中央美院雕塑创作研究所副研究员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