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李辉艺术中心

泼墨荷塘 淋漓酣畅 ——李辉花鸟画浅议
来源: | 作者:baozhentang | 发布时间: 2017-01-16 | 1978 次浏览 | 分享到: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作诗火急迫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月游孤山访惠勒惠思二僧》)说的是创作中及时捕捉记录灵感的重要性,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画家的创作。一幅画的产生,常常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某一契机的触发,引起一系列的反映所逐渐形成的。作画前的预想,或许只能称之为一个假设,因为创作的轨迹经常不是按程序来进行的,而是在不断地发现与修正中对假设的一种充实。李辉的《秋雨》《秋色无声》《雨塘喧荷》《清夏无尘》等小幅作品,可以说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典范。在水墨晕染的开始,荷叶、禽鸟形与色一接触纸面,便自发地组成一股力量,仿佛要挣扎着脱离作者的控制,以其散漫的、甚至是无目性的形态展开。画面上出现的一些墨迹色泽,甚至是模糊与零乱的,它似乎有意将作者脑中的那些飘渺的想象一下子打乱,使其消失,把一种浪漫化为现实。而后,荷叶、禽鸟、荷花交相辉映,面对这些迹象,不免让人困感,感觉自然的妙不可言。而画作的实际,实际到仅是一根线条长与短的比例,叶与叶的错综;此物与彼物之间明暗度上的差异,以及一块颜色的色彩取向等等细节。几根线条,经过一段饱满挺拔的舒展后,渐渐地弯曲了,透出了一个形状。也许仅是这一细节,不知何故,竟会牵动某种柔情,带来一阵不可名状的感动,仿佛凭藉了些微的线体可以进入一个由自己营造的境界。这类情绪的产生,多半是笔底的形迹,触动了作者心中的某种感觉而引起的。生活中诸多体验经常化为朦胧的感觉而存入潜意识,一经某个机遇的触发,便会自然地涌现。这种时刻,画面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的影象,经过心灵的糅合,进行着交流。感觉中的意象一旦与画中的某一点融合,顿时会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波浪,对自然的认知,化成形与色悄悄地渗入画面。当然,随着画面的进展,被触发了的感觉又将退隐,曾经发生过的感悟,很可能仅仅在画面上留下一处隐约可见的痕迹与印入脑海的记忆相佐证。

花鸟生命和宇宙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对自然“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愫,“触景”也好“借景”也罢,都是手段,“生情”才是目的,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以“我”提升并生成“心造之境”的过程。于绘画者来说已不独为“状物”,而是在“言志、寄情、示气”,是自然与心灵相融合、相生发、相升华的精神创造。李辉《夏花如梦》《秋雨惊梦》《新雨带秋凉》等宏大巨制花鸟画,以百荷千叶高妙天成的图像组合,禽鸟争鸣臻善尽美的真实存在,透射出烟波浩渺的自然氤氲,就仿佛时光在那生机盎然的一刻倏然停滞,是繁复通透、澄怀观道的美妙瞬间。静对犹如听无音之乐,读无字之书,感受文化浸润、提升自身修养,感受形式美形而上的滋养。“画虽小技,可达乎道;其绘事之法,规矩之处,可以言传,神妙之处,必由悟入耳。”

李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福建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主席


手机扫码进入微网站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